北京时间1月2日,第101回箱根驿传的半程赛事结束,青山学院以5小时20分02秒的成绩摘得冠军。箱根驿传不仅是日本最具盛名的体育赛事之一,更是现代马拉松与唐代“驿传制”的完美结合,承载了超过100年的历史。根据近年来箱根驿传前列队伍的速度,如果放在唐朝,完全可以实现800里加急的目标。
该赛事由21支大学队伍参赛,只有在校期间表现优秀的选手才能参与。即便中国队派出最顶尖的10人参加,恐怕也难以跻身前五名。箱根驿传的创始人金栗四三曾参加过1912年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,而日本的驿传赛历史悠久。1920年,金栗四三倡导早稻田大学、庆应义塾大学、明治大学和东京高等学校(今筑波大学)举办了首届“四大名校驿传”比赛。
如今的箱根驿传全长2171公里,分为10个区段,每段约20公里。与传统的马拉松赛相比,箱根驿传的路况复杂,涵盖了爬坡、多弯的地形,以及海拔变化等多样天气条件,因此可以说更接近于越野接力赛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驿传”一词来源于中国唐代驿站,每站之间约20里,而驿传的标准要求则是一天300里,最紧急时可达到800里加急。青山学院的半程冠军时间为5小时20分02秒,而去年全程冠军则为10小时41分25秒,全天候的接力比赛使得整体极限有望达到400公里。
历史上,唐朝的驿传主要以骑马为主,虽然许多路段仍需人力奔跑。在没有机械助力的情况下,能够在800里内实现加急配送已属不易。例如,从古代西南部城市益州到长安的827公里,仅需两天,而从现代的轮台(今乌鲁木齐)到长安的2558公里,仅需6至7天。
箱根驿传的接力形式采用的是古代的襷带,而非传统接力棒,每个团队的襷带代表了整个学校的荣耀,上面记录着教练及每位队员的签名和汗水。中日马拉松水平的差距也十分显著,即便中国国家队派出顶尖的10人,依然难以取得佳绩。箱根驿传的难度远超普通的马拉松,尤其是涉及到坡路和山路的赛段,使得每个路段的平均距离比标准半程马拉松更长。
2024赛季,中国半程马拉松的最佳成绩是扎西次仁创造的1小时01分57秒,排名亚洲并列第78位,而去年的第二好成绩是贾俄仁加的1小时02分34秒,排名方面也不理想。相比之下,去年箱根驿传第10名的大东文化大学用时11小时0分42秒,第5名的国学院大学则为10小时55分27秒。箱根驿传为日本培养了一系列长跑名将,如大迫杰、设乐悠太和川内优辉。而每年参加比赛的200多名优秀选手,整体水平相当高。
正如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所强调的,体育不仅在于竞争,更在于对自身极限的挑战和突破。在箱根驿传这项富有文化韵味的赛事上,选手们不断超越自我,展现出对运动的无限热爱与追求。